翻轉傳統產業,不一樣的木炭工廠

陳偉誠 「木酢達人」共同創辦人/科管所畢

採訪/楊智堯

在炭窯邊成長的陳偉誠,從小住在湖口的一間木炭工廠。「有一次拉木炭去夜市賣,推車受困卡在路邊。正想說找人來幫忙,突然聽到一位媽媽跟孩子走過說的一句話——你不好好讀書,以後就像他一樣。」陳偉誠抱著滿腹不甘回家向母親傾訴後才發現,爸爸媽媽賣炭的辛苦與所受的委屈,其實都轉作期望放在自己的身上。理解了這個道理後,帶著要給父母光榮的力量,陳偉誠決心要努力翻轉賣炭人生!

一個契機是在工研院技轉後,得知木材在高溫燒製時可收集水煙萃取的木酢液,而且拿來殺菌效果非常好。偉誠逐一邊賣著傳統木炭一邊投入木酢產品的開發研究,三年多的時間,終於在網路上打出了天然與清潔效果皆具的清潔品牌——木酢達人,並透過電子商務將商品銷售至全台灣,從此扭轉了不同於傳統木炭工廠的未來。

書到用時方恨少,創業三年再回校園
從部落格書寫推薦開始進入電子商務,為了彌補創業需要的知識,陳偉誠原先很有自信的買書自修。後來卻發現與實際在公司上的營運差異太大。因著重在電子商務學程,陳偉誠把目標放在清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最多修業年限四年,我也修滿四年,也跨系把想修的課都聽完,學習成績幾乎都拿到A+。」白天送貨,下午開著貨車進校園上課。談到如何時間管理,陳偉誠笑著說:「很恐怖,記得那時候近視度數一夜增加三、四百度。清楚記得是凌晨四點,看到螢幕跟我之外的世界都在旋轉。」

不一樣的個案研究,年營收從一百萬到三千萬
把公司當作學校個案探討的實驗體,陳偉誠把學校所學,舉凡目標管理、心理學、行銷學、消費者行為、組織行為等全部套用進去。雖然連教授看了都很擔心,畢竟很多都還是論文與個案狀態,但陳偉誠還是拿出自己的實驗精神,他說:「當然要因地制宜,不過那是每一天每一月你都可以看到這家公司都不一樣了!你只要過一段時間再來這家公司,就能感受它的裝潢佈置又不一樣、它的組織又不一樣、它網路上呈現方式又不一樣了!自己是理論加實務的實踐者,我的確看到整間公司跳躍性的改變與成長。」

前三年科管所主要科目修完後,整個公司得到很大技術性的能量。而在四年級那年,陳偉誠碰到了一門令他印象深刻的課程是黎正中教授開設的「企業倫理」。原先以為是一堂如同公民與道德類的課程,陳偉誠卻覺得在這堂課找回了最重要的創業初衷。一天,他在上課中與教授討論銷售與行銷活動時,教授看他暢談了一會兒,卻說了一句:「金石不隨波,站穩再出拳。」一句話打掉他所有想法。陳偉誠急了,難道就什麼都不做?那營業額該怎麼辦?行銷計劃怎麼辦?但是,教授想強調的是「根基要扎實」,而並非單純想著促銷或營收。初創的公司根基尚未扎實,把產品說的天花亂墜,只能短暫曇花一現,「大樹之所以讓人仰望,是因為基礎堅實才可以維持百年生命。」在碩士班的這堂課,讓陳偉誠決定將以往的行銷活動全部都暫時停頓下來,重新檢視木酢達人的核心價值,以「提供安心清潔的方案與消費者滿意度上」,開始踏踏實實的思考並改變團隊方針,從開發新客戶回到更加專注照顧老客戶,也制定相關方案,不盲目追求更多的用戶。這些努力與改變,讓公司從陳偉誠就讀的那一年一百二十萬的營收,至畢業那年,營收已突破了三千萬。

帶著承擔的勇氣,個人之外更大的夢想
在萃取木炭的木酢液外,陳偉誠未來希望能把這種農廢棄物應用在循環經濟的概念給更多人知道,今年將會寫一本書關於炭的運用以及木酢的應用,希望讓更多人去正視這些本來要被露天燒掉、本來要當垃圾被焚化燒掉的農業廢棄物應用可能。陳偉誠現在也跟台南官田合作幫忙賣菱角炭,也跟嘉義坪林窯契作龍眼炭、高雄大樹鄉龍眼炭、屏東大埔龍眼炭共同合作,發展農林炭、酢產業的區塊鏈。即便在台灣已經算是賣碳的專家,陳偉誠有個更大的願望是要將台灣的炭與技術走到世界,解決更多空氣、農廢、林廢問題。最後也透過自己的經驗,給學弟妹的忠告是:「聰明且勇敢學弟妹們,當發現了問題時,我們不只是當個抱怨者,這個世界不缺乏抱怨的人,缺乏的是提出解決問題的人,所以你們一定要有勇氣的去承擔這改變的責任,勇敢的站出來!」


吳君薇:感受自己從哪裡來,踏實走每步路

無意間發現新竹巷內間藏有美麗的老房子,與一群夥伴認真探索新竹,希望將美好的新竹文化透過適當的轉譯,讓更多人認識,也才可能產生改變,讓這些意義深遠的在地文化能夠保存下來。

邱彥錡:沒有做不到,只有多想要

「JumpStart」是邱彥錡的第二次創業,希望透過JumpStart培育系統,讓學生能更清楚職涯方向接軌業界。邱彥錡曾從事管顧業與物流業,以及創業進行陌生來電辨識服務「WhosCall」,不斷挑戰更具有挑戰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