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目標與挑戰,知道學習是為了什麼

丁俊宏 VMFive 創辦人暨執行長/資應所畢

採訪/郭欣妤

VMFive創辦人丁俊宏,畢業於交大工工系與清大資應所。目前的創業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廣告科技,解決用戶體驗問題、在數位媒體上呈現新型態的廣告內容;另一部分則是區塊鍊,協助客戶導入區塊鍊,透過大數據分析交易資料,未來也將結合人工智慧。

丁俊宏在學生時期就開始接觸創業,而這是第五個事業。「學以致用、做中學,但重點是知道要學什麼,往往都是因為不知道要學什麼,時間就過了。」俊宏回顧學生時期,因為希望自己學的東西是有用的,開始學寫程式時就想用寫程式來解決問題。大學時加入新創團隊,經常要探索客戶的需求,甚至提出解決方案、寫成程式,必須靠自學來應對並解決問題,在這段經驗中了解到不要害怕自學,學習也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任何時刻都是可以學習的,但要知道學習是為了什麼。因為在校外新創公司工作,回到學校上課時反而會覺得很珍惜,會多選擇聽一些理論基礎的課程,了解外面用的東西其理論為何,是一種反過來的學習。丁俊宏建議同學可以廣泛、多面向地去接觸、學習,有人脈的累積,也要去了解市場、嘗試預測,來培養自己的競爭力。

對於創業這件事,丁俊宏說明創業只是一個選擇,而且創業的目的不是好玩有趣,要學的很多,也很辛苦。其中,商業模式的建立是個關鍵,也是對學生而言最難去學、最有挑戰的事。若沒有定義出商業模式,即使參賽得獎也只是一個假性的成功。若在學生時期選擇創業是較允許失敗的,畢竟學生有比較多的時間與空間,學生能在失敗的過程中去提升自己,找到能夠獲益的商業模式。

做軟體與互聯網相關產業,必須很快速地去應變市場的變化,若跟不上就沒辦法生存。「對於我們喜歡變來變去的人,會蠻開心的。」儘管時代的快速變化帶來挑戰,但丁俊宏反而不想待在安穩、沒有變化的環境。忙碌是一般對於創業生活的想像,丁俊宏檢討覺得以前經常瞎忙,有時候應該要停下腳步,花更多時間思考,如何讓時間有價值、有意義,才能讓忙碌變得有價值。許多新創團隊會去參加創業競賽,丁俊宏認為,參加創業競賽是一種階段性獲得肯定的方式,創業競賽不會幫助團隊獲利,但是是一個好好整理自己、團隊以及想法的方式,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里程碑。重點事參加創業競賽的態度要正確,創業不應該是為了參加競賽,也不會是創業的結局。

對於團隊的組成與經營,丁俊宏說明目前團隊偏年輕的優點是比較有彈性,大家都在學習、在成長,也比較願意嘗試新事物,缺點則是沒經驗,再做決定的時候,有時候不夠精準,可能會走歪而需要調整。但經營成熟團隊也有優、缺點,優點是每個人都有經驗,缺點是大家都不太肯做捲起袖子的事情,只談策略等高層次的事情,可能淪為空談。丁俊宏分享他期待的團隊有在有經驗的人領導下有「收放」的能力,「收」是團隊走偏的時候能夠很快理出脈絡、適時調整,「放」指團隊某些部分比較穩定的時候,領導者又趕快放手,不要什麼事都去管,會耗費太多時間。

「可以做出幫助世界上很多人的東西,蠻值得興奮的。」若談到人生,丁俊宏對想發明、創作出許多人可以使用的東西仍充滿動能,也希望幫助到其他人。丁俊宏也鼓勵這個世代應該要跳脫出舒適圈,給自己一些目標,去做一些不一樣而不膚淺、表面的事情,世界上可以挑戰的事情還很多。


邱星崴:碰觸世界與這方土地

邱星崴就讀台大社會與清大人類所時,與許多的人一樣,是在外讀書的遊子,在求學路程中,不但漸漸了解新竹這塊土地,更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家鄉——苗栗南庄。認為在成長與學習的過程中,了解認識自己生活的土地是不可或缺的。

蘇元瑜:找到自己「為什麼」想要學習,成就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

蘇元瑜與兩位夥伴共同創立了We school,反省台灣實作教育的不足。從做中學,能讓學生重拾對學習的興趣,進而找到自己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