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築夢不能只有踏實,更需要你的看見
The NTHU actors
清華精神:「厚德載物,自強不息」。我們希望透過此計畫,讓行動得以傳承,改變得以蔓延。我們想要尋找35歲以下、用具體且持續行動做出改變的清大人,並藉由故事採訪描繪出新世代的面貌與精神,讓這群勇於改變的新世代「築夢者」,能被更多人看見,共同「創造連結」,不只讓這群人能觸及校園,更能引領社會,紮根土地,融合文化,一起走出永遠值得更好的未來。
環境生態
19歲時與好友創立非政府組織「臺灣青年氣候聯盟」,關注氣候變遷議題,透過工作坊與校園活動提升青年氣候變遷意識。四年後,有感於永續發展是一個全球性、根本的體制問題,決定重新身體力行探索世界。
學生期間於歐洲生活一年中發現氣候變遷議題的重要,加入幾個國際NGO、參與幾次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回台串起台灣青年創辦台灣青年氣候聯盟、與夥伴建立旅遊與環保為旨的環浪商號。
將知識與前瞻的科技導入農業生產,驅動環保與農業技術的革新,為我們的土地找到永續的利用方式,為我們的生活找回健康,找回我們都期待的平安感。
產業創新
長期關注台灣青年職涯發展和國際參與議題。於2014年,共同創辦 Jumpstart Program,一個致力於培養未來創新領導人才的組織。
專業領域外,致力創新創業教育推廣,為台大 EMBA、GMBA、EiMBA 創業實踐課程特聘業師講師,另與友人共創 Jumpstart Program 培育青年領導人才,期許帶領更多人離開舒適圈找到人生新目標。
把挫折翻轉成正向的力量,創辦清大教學助理團隊,分享教學法讓清大的教學品質更好。他和夥伴一起創辦清大第一屆簡報大賽,打造讓群體天賦自由的舞台。
打造一個『訂閱式』的每周水果宅配服務的組織。與在地的小農合作,透過定期配送的服務,消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水果喜好挑選自己想要的水果箱。
現與B平方教育學院合作致力於健身產業的教練教育培訓,要用自己的熱情去啟發更多的教練,去改變更多人的生命!
創立Innovart Design Inc.。創新的藝術(Innovation + Art)。重視科技/ 設計/ 商業三方的整合,利用直觀的互動設計因而實質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是公司的核心價值。
應用木炭與製炭過程中的副產物-木酢液作為主題並研發製作一系列清潔用品,致力提供安心天然的清潔用品給消費者。
致力要做讓「每隻毛小孩都吃得起的健康主食餐」,使用台灣在地新鮮食材製作,不走傳統銷售管道,以頂級又實惠的價格,讓更多寵物可以享受生食的好。
2014年創立VMFive,以頂尖的雲端技術、 虛擬化技術、串流技術、GPU繪圖技術與跨平台技術,推出受市場矚目的產品「AdPlay」,並於日本設立子公司,抱持野心與熱情不斷邁進。
在地經營
認為復甦農村的根本關鍵在於重新打造在地的產業鍊。經營老Hostel以及Valai農創店,透過在地文化空間重新開啟故鄉的山林。
以服務科學相關理論為規劃觀點,結合新竹各校學生創辦「開門工作室」,規劃於新竹市東門市場三樓建立共同工作空間,連結各個不同的領域與世界,推廣自由工作的文化。
設立蘭城巷弄有限公司,目前帶領工作團隊針對宜蘭的文化、觀光、環境產業進行服務設計,力圖打造故鄉成為創意小鎮。
活用舊址並策劃各項活動、空間策展與季節特展,透過新創意活化舊校舍,期望整合在地資源,透過服務提升鄉村價值。
共同創辦見域工作室,期望能「讓認識新竹變有趣」。參與工作室後,才發現和許多來到新竹工作、唸書的朋友一樣,對故鄉所知甚少,書寫雜誌,就像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
共同創辦見域工作室。來自高雄,卻看見新竹豐富的文化資產,期許透過辦雜誌,讓更多人重新認識這個地方。
知識翻新
身為 DSP智庫驅動的共同創辦人,對於統計方法與工具的推廣具有極大的熱忱,期望利用統計思維及分析工具幫助各個領域解決問題。
2016年12月,秉倫奔走兩岸清華推動「電子顯微學獎學金項目」,目標是讓更多的台灣清華學子能親歷大型科學儀器,期望提供校園學術領域更好的設備條件。
致力於創造跨領域、跨世代的實體平台,讓學生可在求學期間,與上一個世代學習、溝通和共創全新價值。
藉由材料所學來克服能源方面的挑戰,開發低碳、乾淨與安全之高效低成本發電與儲能裝置彼此整合,並傳授所學孕育新的科技,因應未來新的需求與應用來改善未來人類的生活。
目前是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物理系博士生,研究宇宙學。透過網站的架設與回到清華物理系演講,幫助系上學弟妹申請國外學校。
人文藝術
「時雨山房」不僅是其個人創作工作室,更是培養藝術欣賞以及提升藝術品味的基地,透過專題講座與手繪體驗,致力在「個人的生活品味」、「企業的設計思維」、「社會的文化流行」等方面進行藝術美感提升。
努力做一位號稱媒體最壞年代裡的自由記者,目前著手歐洲難民危機以及柬埔寨受極權政府壓迫等人權議題。
創辦獨立書店「MR Book Cafe 月讀。書咖」,希望讀者「用消費支持理想的生活」,以咖啡店的樣貌,餵養獨立書店的靈魂,人與書店的互動應該可以讓書店有機生長,越發茁壯。
2016 年12月 發行首張詞曲創作迷你專輯《生而為人的故事》,認為能去做「為了生存」以外的事,才是一個人體現價值的地方。
2016 年參加台灣文博會的百位新秀展 (yahoo&tumblr聯合贊助),目前定期跟聯合報合作副刊插畫,預計今年將到東京工作並想趁這個機會開始參加日本的繪本與插畫活動。
於紐約電影學院畢業後,繼續擔任多部作品的導演、製片工作。 擅長懸疑題材,得獎代表作《覺醒》(Awaken)為代表作。
「希望藉由我的觀察與分享,讓大家能夠更了解這個國家。」結婚接近五年,尚恬在粉絲團上介紹各種有關韓國的事物,不管是生活、文化、時事、歷史與流行。出版《韓國人與你想的不一樣》與《愛上韓國歐巴,和你想的不一樣》,讓大眾深度了解韓國文化。
現為獨立電影創作者與電影教育工作者。積極投入電影教育行列,除了專業上的推廣與扎根,更希望將自己的歷程與勇氣分享給同樣抱著夢想只差跨出一步的朋友們。
社會實踐
努力為開發中國家的人們謀求更有尊嚴與正義的生活。目前正在東非坦尚尼亞的教育機構工作,協助為學校募集教育資源。
創立了WeSchool維創教育團隊,專注於推動「創新實作教育」, WeSchool的使命是要顛覆傳統教育,讓每位孩子都能透過「動手實作的主題式學習」,有意識的學習知識技能,並找到學習熱情。
拯救天賦運動推動者,成立「拯救天賦運動」網站,撰寫文章、辦讀書會、舉辦課程活動,幫助更多人發掘自己的潛力。
2014年創立社會創業團隊-老玩客工作室,期望為高齡者帶來不一樣的生活體驗。透過創新的課程、活動,為長輩重新設計老後生活。
參與過諸多的性別團體,協助辦過多場大型活動跟社會運動,目的是為了創造更美好的社會氛圍,讓更多人正視同志族群的權利。
目前正計畫一趟文化考察,沿著1949年復興部隊從雲南、緬甸撤退到泰北的路線,重現風起雲湧的滇緬異域。
「我是公務員,但下班之後,我也是公民。」為延續過去在學校抱持的理想性,進入了公務界,成為體制內的小螺絲釘。
陸續在《南亞觀察》、《天下獨立評論》以及《SOS Reader》發表印度社會觀察、流亡藏人社會發展以及從歷史與社會科學研究發掘難民概念,持續作為連結不同文化與社會的節點律動。
發現醫病關係之間仍有一條明顯的資訊 (知識) 鴻溝,創辦WOHO渥活健康就是希望消除這條溝,連結醫療專業人員與民眾,並且去蕪存菁,篩選正確、可信的醫療資訊給需要的人。
開創「眷村裡的東南亞:移工移民聚落」,開設「新住民布創工作坊:weimom’s design」以及「給台灣人的移工議題工作坊」,持續影響在地社群,希望在活動之餘,為在地社群注入權利觀點。